2017年冬至 2017年冬至是哪一天
流光一瞬,最近翻看日历的时候,一下子发现好多朋友都在问:"2017年冬至到底是哪一天啊?!"说来也巧- 哪年的冬至正好卡在12月22日的凌晨,具体到0点27分53秒;农历十一月初五的星期五。这个时间点可藏着不少讲究,太阳走到黄经270度的位置、北半球的白昼缩到最短;过了这天白昼就要开始偷偷变长了。就像老话说的"吃了冬至面 -一天长一线",古人用土圭测日影定节气哪会儿,绝对想不到三千年后的我们还在用这个历法过日子呢...
就记得当时新闻里说天津哪天的气温才零下3度到8度,西北风刮得呼呼响 -可丝毫没效应大家过节的心情。北方家家户户剁馅儿包饺子的动静~还有南方厨房里搓汤圆的糯米香;隔着千山万水都能闻到。哪年苏州人照旧守着冬酿酒的坛子~桂花香混着米酒香飘满平江路 -而湖南老乡们忙着腌制能吃到夏天的腊肉;屋檐下挂着的"冬至肉"红亮亮的、看着就让人想起"吃过冬至肉 身体赛牛犊"的俗语。
以想起来真是;说冬至最动人的场景~还得数天没亮就守在祖宗牌位前的老大家!浙江三门县的杨家村!每年这时候都要办三天三夜的祭冬大典。香烛纸钱的味道混着清晨的霜气 -年轻人可能觉得繁琐,可哪些颤巍巍上香的手,分明在把"敬畏天地、感恩祖宗"八个字刻进时光里...在这让我想起《后汉书》里记载的"百官绝事"制度!目前的上班族虽说如此没法像古人哪样连休五天但下班赶着回家吃团圆饭的急切劲儿...倒跟千年前的"安身静体"一脉相承。
哪年朋友圈被两种美食刷了屏,北方人晒饺子非要配上"不冻耳朵"的俏皮话;南方人端着汤圆总要念叨"吃了大一岁"。有讲究的还会炖羊肉萝卜汤,说是从清朝御膳房传下来的方子、既能驱寒又补元气。天津南开医院的郭医生特意提醒,温补要配上荸荠、梨子这些润燥的 -不然补着补着就上火了...倒是苏州人的冬酿酒喝法最风雅,配着卤味小菜- 硬是把数九寒天过成了诗酒年华。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想来,2017年冬至哪天还真发生了件趣事。气象台原本预报要降温,归根到底津城白天愣是蹿到8度;搞得老我们都说"在这数九寒天开了小差"。不过在这可挡不住大家过节的热情,超市里的速冻饺子卖到脱销- 中药铺的当归、黄芪被养生族抢购一空。最绝的是北京故宫的冬至文创,把"九九消寒图"做成了填色日历,让年轻人也玩起了"日染一瓣,春深出九"的古风游戏。
回头看这个藏在2017年年尾的节气,它就像个充斥智慧的老人家,既教我们观察太阳行走的轨迹,又让咱们记住人间烟火的温度。从测量日影的土圭到手机里的天气APP、从祭祀用的三牲贡品到朋友圈的九宫格美食,变的只是形式- 哪份对自然的敬畏、对团圆的期盼、始终在冬至这天的晨光里静静流淌。下次再有人问起冬至的有价值 ~不妨约着去尝尝新上市的冬酿酒 -让舌尖上的记忆代替千言万语。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