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有什么讲究和禁忌 正月十四禁忌和风俗
正月十四这天春节的热闹劲儿还没完全以往 可家家户户已经开始为元宵节忙活起来了。老话说“十四试灯十五闹”,这天最要紧的就是把准备好的花灯挨个点亮试试 生怕元宵节当天谁灯笼不亮堂坏了彩头。街边卖灯笼的小贩早早就支起摊子,红彤彤的灯笼挂得同葡萄串似的,孩子们围着转悠~非得拽着大人买个兔子灯才肯罢休。
可别小看这些讲究;老咱们总念叨着“灯亮财神到”;试灯可不光是图个好看更盼着来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说到吃食- 浙江宁海人这天得吃碗“麦流”才舒坦。
把菜叶子、香干丝混着番薯粉搅成糊糊,据说这习俗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有关.当年倭寇偷袭~乡亲们急中生智用现成食材煮了这锅糊糊充饥,后来反倒成了讨吉利的吃法。长期影响如何评估?台州人则偏爱糟羹- 十几种食材切得碎碎的熬成浓稠一锅,老一辈说这是“吃百家饭”的讲究,食材越杂越能聚福气。最逗的是小孩们挨家挨户讨糊辣羹、捧着碗串门时还得喊声“吃发财羹”,主人家听了这话,舀汤的手都不自觉多抖两下.
妇女们这天可闲不住;得赶早去拜临水娘娘!
这位专管妇女生产的神仙诞辰正逢十四,供桌上少不了摆几样时令果子。
福建哪边的新媳妇最讲究这个 得亲手蒸笼开花馒头供上说是能保佑将来生产顺利。甘肃天水就更热闹了;整猪整羊抬到伏羲庙 老辈人带着小年轻三跪九叩 -祭文要念足半个时辰,完事了把供品分给大伙- 这叫“吃祖宗的福气”。
夜幕刚擦黑、各家屋檐下就挂起长明灯 讲究的是“间间迎”的老规矩。
孩子们拖着点蜡烛的兔子灯满街跑 -烛光透过红纸映得小脸通红。简单总结一下, 客家人这时候要搞点激起的—成群结队去别人家菜地“偷青”。专挑葱蒜这些带味的偷,被发现了还得挨顿骂才吉利。舟山人则要摸黑走够十座桥,桥头桥尾都得拜一拜、说是这样能把晦气丢进海里- 开春出海才能平安归来.
可别以为这天光顾着乐呵就行,忌讳的事儿可不少。
打碎碗碟最犯忌,老辈人见了赶忙抓把茶叶米撒在碎片上嘴里还得念叨“岁岁平安”。小夫妻拌嘴更是要不得,街坊见了准劝“正月不红脸,全年笑开颜”!
最有趣的是理发店这天生意冷清 -倒不是手艺不好,实在是“正月剪头短财运”的老话镇着,大小伙子宁愿顶着鸡窝头也要熬过十五。
这些老讲究看着琐碎,里头可都是祖祖辈辈的生活智慧!
试灯试的是对美好生活的盼头,偷青偷的是邻里间的热乎劲儿,守财神守的是勤俭持家的本分。如今虽说时代变了,可这些带着烟火气的传统、就像正月十四哪盏长明灯,照亮的不光…也是屋檐;更是我国人骨子里对团圆的执着 -对好日子的向往。
把这些老规矩传给下一代,说不定哪天年轻人也能咂摸出其中的滋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