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要上坟吗 中元节上坟讲究
说到中元节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鬼节”;毕竟传说里这天鬼门大开- 地府的亡灵都能回到人间。但需特别指出的是对咱老百姓来说中元节更是个表达思念的日子,家家户户忙着祭祖上坟,把对先人的牵挂化作袅袅青烟。不管怎样、 老一辈常说“七月半 -鬼乱窜”~说真的这背后藏着我国人最朴素的愿望—活着的人要记得来处,给逝者一份体面 也是给自己一份心安!
中元节到底要不要上坟?
这事儿得看各地讲究。像四川、河北这些地方 七月半上坟可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
四川人讲究“泼水饭” 在门前点上香烛烧“福纸”~寓意先人吃饱穿暖;河北人则带着新米、肉脯去坟前“荐新” 让祖宗尝尝今年的收成。
山西那边更有意思,牧羊人家要宰羊祭神。手巧的农妇还会捏面羊、面猫 -说是给孤魂野鬼备吃食。生怕怠慢了哪一个游魂。由此推断说中元节上坟这事儿,既是孝道传承,也是人情味儿十足的老传统。
说到上坟时间;讲究可就多了.北方老人常说“上坟但需特别指出的是未时”- 意思是下午三点前一定得祭扫完毕。
山西大同的乡亲们更仔细、讲究“前三后四”,要么提前三天要么推后四天生怕撞上阴气最重的正日子。今年碰着甲辰龙年遇上闰年老黄历上说是六十年一遇的不一般日子,好些地方都提前备好了香烛纸钱;专挑阳气足的上午去扫墓!
年轻人说不定觉得这些规矩麻烦,可老人家总念叨:“逝者为大;宁可信其有”,毕竟谁不想让先人顺顺当当收着心意呢?
供品准备可是门大学问!广西人必带肥鸭- 说是鸭子能驮着祖宗过阴阳河;武汉街头的纸扎铺子这时候最热闹 金元宝、小汽车、手机模型堆得老高 -讲究的是“阳间有啥阴间也得配上”。
但需特别指出的是此刻年轻人更爱用鲜花水果代替纸钱,既环保又雅致。山东沿海的老渔民至今保留着放河灯的传统;用木板扎成小船;贴上“某某收用”的字条- 点点烛光顺着潮水漂向大海,那场景既肃穆又透着股子浪漫劲儿。
上坟的流程各地大同小异 -总归离不了三件事:摆供品、烧纸钱、行大礼。
陕西临潼人烧纸要画石灰圈,说是防着野鬼抢钱;福建人讲究“起路灯”“谢路灯”;从七月初一到月末天天备着五味饭菜.此刻城里人没法去坟前。就在十字路口画个圈烧纸~面朝老家的方向念念叨叨。虽说形式简化了。可那份心意倒是一点没减~就像老话说的:“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关键还是心里那份记挂!
时代在变,中元节的过法也在变。以前整条街都是烧纸的烟味,此刻不少小区专门设了祭祀台;以往比谁家纸钱烧得多,如今更流行网上云祭扫。
但不管形式怎么变 那份对先人的敬重不能丢!
就像四川作家王满堂说的 -父母在世时多尽孝,胜过坟前烧万张纸。
今年中元节要是去上坟,没问题带束菊花、摆盘时令瓜果 -安安静静跟着先人唠唠家里新添的小孙子、说说今年收成怎么办。
毕竟祭祀这事儿,讲究的是心意相通 -那些老规矩新做法,说到底都是为了把思念传得更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