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风俗有哪些 除夕夜的风俗有哪些

时间:2025-07-25CST22:03:39 来源:笔曜网

简单讲,说起咱们我国的传统节日- 那可真是各有各的热闹!就拿农历三月初三来说吧,这天不仅被汉族人称为“上巳节”~还是南方多个少数民族的狂欢日!大家在这天踏青对歌、祭祀祖先,连糯米都能染成彩虹色!

而到了岁末的除夕夜、又是另一番景象—家家户户贴春联、吃团圆饭 -鞭炮声里藏着驱邪迎祥的古老智慧- 红包里装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嗯这两个相隔近十个月的节日;一个在春意盎然时绽放生机,一个在寒冬岁末传递温暖,把我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对亲情的眷恋编织得淋漓尽致。

三月初三这天五色糯米饭的香气能飘满整个壮乡。

姑娘们提前采来红兰草、黄栀子 -把糯米染得红黄紫白黑,蒸出来的饭团像打翻的颜料盘。这可不是为了好看老一辈人说吃了能人丁兴旺,难怪家家灶台都冒着七彩烟。

而在海南黎寨;小伙子们早半个月就上山打猎,姑娘们忙着做粽粑,等到三月三当天全寨人抬着祭品浩浩荡荡去拜祖先。

最有趣的是祭完祖先后,青年男女会悄悄互赠槟榔、要是姑娘收下了、那可是比微信表白还立等于说的心意!

要说热闹还得看广西歌圩 山坡上搭起的竹棚连成片。穿蓝靛染布衣裳的壮家小伙;腰间银饰叮当响的苗家姑娘。你唱句“木棉开花红艳艳” -我回个“蝴蝶恋花飞满天”;山歌对得比rap battle还带劲。

面对这种情况- 碰彩蛋的习俗更有意思 -两个煮熟的彩蛋轻轻一撞、蛋壳裂得漂亮的就算赢,输家要把彩蛋送给意中人这可比送玫瑰花有创意多了。而在畲族村寨- 家家都在捣乌稔树叶。紫黑色的汁液泡得糯米发亮,蒸好的乌米饭要先用竹筛盛着供祖先。老大家说这饭能防蚂蚁咬,上山干活都要带饭团当护身符呢。

除夕的讲究可就更多了!是否存在替代方案?北方人家剁饺子馅的咚咚声能从腊月二十八响到年三十;包的习俗让小孩恨不得长出透视眼!

老北京讲究“四四席面”~红烧鲤鱼非得留个鱼头对着长辈,这叫“年年有余”;广东人的盆菜堆得冒尖~发菜蚝豉非要摆成“发财好市”的造型。最绝的是四川人的腊味拼盘,香肠、腊肉、酱鸭能摆出九宫格,麻辣鲜香里都是团圆的滋味。

贴春联可是技术活!

爷爷拿着浆糊刷子比书法家还认真~横批歪了半寸都要重贴!

小孩子举着“福”字满院子跑;倒着贴在大门上说“福到了”- 转眼又偷偷在粮仓正贴个“五谷丰登”!守岁时全家人围着火盆烤橘子、火苗映得对联上的金字闪闪发亮。等到子时鞭炮齐鸣,邻居家的二踢脚能震得窗户纸哗哗响 味混着饺子香、这才是过年的味道.

三月三风俗有何事

这些传承千年的习俗。就像老祖宗留给大家的时光密码。

三月三的歌圩上传唱的不只是爱情 更是对自然的感恩;除夕夜的压岁钱包裹的不只是更是血脉相连的牵挂。当都市里的年轻人开始尝试“电子祭祖”“云守岁”。说不定大家该想想、怎样让踏青时沾着露水的艾草糍粑。年夜饭上冒着热气的铜火锅、继续温暖下一代人的记忆。毕竟,这些带着烟火气的仪式,才是我国人最温暖的精神故乡啊!